close



位於東南歐的克羅埃西亞共和國Republic of Croatia(Republika Hrvatska),



其鄰國北自西北方順時鐘依序為: 斯洛維尼亞、匈牙利、


塞爾維亞、波士尼亞赫塞哥維納、蒙特內哥羅。


曾受希臘、羅馬帝國、斯拉夫人、匈牙利、蒙古人、


鄂圖曼土耳其、威尼斯、拿破崙、奧匈帝國統治下;


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由共產黨扶植的獨裁者狄托(Tito)政權,


建立了〔南斯拉夫社會主義共和國聯邦〕以鐵腕政壓統治長達30年。


繼狄托於1980年死後,受到1989年柏林圍牆倒塌,1990年蘇聯解體的民主風潮影響,


克羅埃西亞順勢於1991年,宣布脫離南斯拉夫聯邦而獨立建國




從南斯拉夫中獨立出來的國家有: 斯洛維尼亞、克羅埃西亞、塞爾維亞、

 

波士尼亞赫賽哥維納、蒙特內哥羅、馬其頓等六個共和國。


隨後宗教和種族衝突,讓大大小小的武裝叛亂和內戰,


造成素有『火藥庫』之稱的歷史宿命一再重演。


從百業蕭條的戰火肆虐至今,走過十多年的休養生息,


克羅埃西亞以其珍貴的天然資源和歷史遺跡,極力發展觀光業為其經濟命脈。


於2012年通過公投加入歐盟,即將於2013年正式成為歐盟第28個會員國。


克羅埃西亞更於2011年起,給予持台灣護照享有免簽證的待遇。



經過數世代的民族淬鍊,讓克羅埃西亞呈現羅馬、奧匈、土耳其、斯拉夫等多元文化的融合。


錯綜複雜的宗教種族藩籬,並未造成克羅埃西亞與西歐先進國家文明接軌的障礙;


反而更讓克羅埃西亞在民主自由與和平包容、生活品味、好酒美食、時尚講究、


親水度假、維護歷史古蹟資產、重視環境保護、等各種意識形態上,


總是急於擺脫被列為動盪巴爾幹一員的刻板印象,而意欲成為現代歐洲化文明的一部份。



巴爾幹半島上瀕臨亞得里亞海(Adriatic Sea)的克羅埃西亞


說是上天特別眷戀的大自然禮物也不為過。


擁有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登陸的世界文化遺產、令人嘆為觀止的十六湖國家公園瀑布、


教堂鐘塔堡壘城牆林列的古蹟、座座星羅棋布的群島、


澄澈的波光粼粼與陡峭嶙峋的斷崖交織而成的綿延海岸線;


不但讓克羅埃西亞成為歐洲人渡假勝地的後花園,


近年來更成為國際豪華郵輪與世界各地觀光客流連忘返的必遊之地。


彷彿散落在亞得里亞海上的珍珠,也讓克羅埃西亞榮獲『亞得里亞海之明珠』的美譽。




坐落在長四公里寬僅五百公尺的狹長半島上,使得札德爾(Zadar)成為一座天然良港。


以地理位置來看,札達爾正好位於克羅埃西亞面對亞得里亞海海岸線的中心點。


同樣是歐洲之旅,阿婗此次異於以往沉浸於音樂藝術饗宴以及人文薈萃的知性之旅;


徜徉在大自然的懷抱中,上山下海的汗水淋漓與肌肉痠痛交織成深入的生態探索。


擁有碧海藍天的海港綺麗風光、恍如進入時光隧道的羅馬古城遺跡,


札達爾(Zadar)璀璨迷人的丰采,成為阿婗巴爾幹半島之羅埃西亞遊記中的首篇。





進入札達爾,處處可見大大小小的船隻遊艇映入眼簾。


其實早在十九世紀奧匈帝國統治期間,不少日耳曼貴族就常來此地度假。



克羅埃西亞其他老城一樣,札達爾舊城裡到處可見古羅馬的遺跡。


札達爾為當時東羅馬帝國(拜占庭帝國),位於達爾馬提亞省的首府。



烈日當空下,徒步在古城高低起伏的上下坡間,


讓時空交錯在古羅馬軍隊征戰馬兒,立在古井上汲水滑輪的影子下。



昔日古羅馬遺跡的水龍頭和水台,在當時也有講究的造型,


可見古羅馬人重視城市規畫的視覺公共藝術,其實也是許多現代化的鼻祖。




漫步在札達爾的古城中,腳下踏著歐洲古城常見的石板路,


狹窄的古老街道中,處處可見斑駁的古羅馬遺跡,刻畫著歲月的風光。



古老的市政廳,高聳的鐘塔、巴洛克式的牌樓、牆上的雕塑、每一根石柱、柱頭上的紋飾,


那怕是每一處石塊在陽光上的色澤,都令遊客的快門停不住捕捉歷史的軌跡。




建於12~13世紀之間的聖安娜史塔西亞大教堂(Katedrala Svete Stosije)為一座仿羅馬式建築,


不但是札達爾最大的教堂,也是是達爾馬提亞省最大的一座天主教堂。


其名稱來自札達爾四個守護神之一的St. Anastasia,是十字軍東征時拿下札達爾之後蓋的。


從建築的立面來看,其垂直和水平線條裝飾,顯然受到義大利比薩教堂的風格影響。


雖在二次世界大戰時遭炸彈轟擊而嚴重毀損,後來重新修復成為札達爾的美麗地標之一。


位於教堂正殿後的鐘塔維15~19世紀所建,為新式的仿羅馬風格,登上鐘塔可以俯視整座舊城。



除了教堂和鐘塔等公共建築上的視覺藝術,甚至老舊公寓建築上的窗扉、階梯、牆釘、


任何一磚一瓦,都是古蹟維護中不可忽視的小地方。



縱使克羅埃西亞在2012年已通過公民投票,將於2013年加入歐盟;


然而在公廁的牆上,仍可看到反對者將EU(歐盟的簡稱)畫上打叉的塗鴉;


與一旁的古羅馬人為了防禦鄂圖曼土耳其人入侵,所建的碉堡成了鮮明的對比。


在新舊文化與東西交流的衝擊中,面對現實的經濟議題和棘手的歐債問題,


以發展觀光為最大宗收入的克羅埃西亞人,似乎很難定位自己的政治色彩。



頂著大太陽下,品嘗克羅埃西亞老帥哥們在傳統市場上賣的鮮甜多汁水果,


走進超市裡吹吹冷氣涼快一下,看看各種平價民生用品做做市場調查,也是逛老城的小小樂趣。



櫥窗裡各式各樣的藝術品還有應有盡有的禮品,薰衣草香包和精油等製品、


橄欖油和香皂等製品、珍珠項鍊和貝殼製品......,


都是克羅埃西亞常見的伴手禮,讓人看目不暇給。


然而在眼花撩亂之際,大家都知道總得貨比三家不吃虧。



除了要物美價廉,櫥窗裡擺飾的設計感,也是吸引遊客上門的不敗守則。



脫離東歐共產國家的店家們,當然也仿效西歐資本主義的吸金,


為的是給成千上萬的觀光客,富有克羅埃西亞特色的精緻禮品。




曾進入世界杯足球賽前32強的克羅埃西亞足球隊,讓世人對巴爾幹半島民族留下深刻的印象。


跟大多數的歐洲國家一樣,足球也是克羅埃西亞人重視的運動項目之一。


就連路邊的咖啡座也有吸睛的足球設計,讓遊客的目光駐足片刻。



這座文藝復興時代風格,建於1543年氣勢雄偉恢宏的KopnenaVrata城門,


是威尼斯統治克羅埃西亞期間,由來自威尼斯的建築設計師Michele Sanmicheli所打造的。


城門中間的大拱門當年是馬車行經的車道,現在則是車道,左右兩旁各有行人專用的小門。


城門中央拱心石,是札達爾守護神St. Chrysogonus騎馬的浮雕;


而拱心石上方有頭展翅的聖馬可獅子,是威尼斯王朝統治的精神象徵。


這座城牆大部分由威尼斯人所興建,只有少數城段是保留了古羅馬的城牆遺跡。


由於札達爾位於克羅埃西亞海岸線中途的要衝,因此這段城牆是威尼斯所殖民的城市中,


工程最壯觀浩大的防禦工事,而且擔任著免於鄂圖曼土耳其帝國攻破的重責大任。


這座城牆順著札達爾半島兩側環繞,牆外港邊筆直寬闊的大道,直通動人心魄的海岸線。



遊艇,是克羅埃西亞人重視親水休閒娛樂活動的象徵。


在這裡,大家比的不是家裡的轎車有幾輛,而是遊艇有幾艘。


 


遊艇上曬的海星真是可愛,路經的觀光客應該很難不拍照留下這個有趣的畫面。




靠山吃山、靠海吃海,來到臨海的札達爾,當然就是要品嘗當地的海鮮。


飯後的甜點是完美的句點,這句阿婗的至理名言,可是到哪兒都適用的。








羅馬廣場上的遺跡(Roman Forum),原本是來自於信奉多神教的古羅馬人蓋的神廟;


後來被信奉希臘正教(東正教)的拜占庭帝國(東羅馬帝國),的多納特主教(Donata),


拆下來當作建造其身後聖多納特教堂的建築石材,如今只剩下廣場上殘餘的石柱遺跡。



這棟聳立在羅馬廣場上,西元9世紀的龐然圓柱型建築,聖多納特教堂(Crkva Svetog Donata),


以當時下令建造的主教多納特(Donata)命名,為早期拜占庭式(東羅馬帝國)的造型,


不僅是札達爾的代表性建築之一,在整個達爾馬提亞省中,顯得非常突出。


從1797年之後,代表希臘正教(東正教)的聖多納特教堂,就遭到篤信基督教的奧匈帝國廢止,


不再具有教堂的功能,而甚至是作為存放軍火的彈藥庫。


倒是其空間音響效果極佳,如今成為舉辦夏季音樂會的主要場地。




位於羅馬廣場上的聖瑪麗修道院(Monastery of St. Mary &Museum of Church Art),


為羅馬廣場上除了聖多納特教堂之外,札達爾古城中最吸引眾人目光的地標之一。


據說為一位貴族婦女Cika所建,年代約在西元1091年,與一旁瑰麗的鐘塔一樣,


都呈現仿早期羅馬建築風格,一般稱為「倫巴底樣式」(Lombardian type)。


目前已不作為修道院使用,而是教堂藝術博物館,


展示了聖骨盒、繪畫、雕刻、文件手稿、刺繡等,與宗教主題相關的收藏。 



炎炎夏日,聽完厚話的阿婗囉哩巴唆一大堆落落長的古蹟歷史,


讓人聽得哈欠連連,讀得鼾聲連連......ZZZ......ZZZ......ZZZ......




嗯!~~~還是來客沁涼透心脾的冰淇淋吧!~~~


各種美味可口的冰淇淋,霎時讓人眼睛一亮而垂涎三尺;


可是阿婗每回在歐洲旅遊時,天天必嘗的精神食糧之一。


就是這一望無際令人著迷的碧藍、湛藍、蔚藍、天藍藍、海藍藍......

 

札達爾得天獨厚的動人海港風光,吸引著人山人海的觀光客和無數的遊輪快艇。

 

無論你是土生土長的本地人,抑是來自異鄉的外地人,

 

與浪花邂逅的愛戀,在心中波濤洶湧,總讓人意亂情迷而無法自拔。




童話故事中,遨遊四海到處掠奪的神祕海盜船,

少了率領蓄有大鬍渣眾水手的獨眼鉤子手臂海盜船長,


卻多了一睹亞得里亞海浪漫風采的各國觀光客。


青少年學生們輪流縱身跳水,讓亞得里亞海的涼意,


一減暑假熱浪的襲擊,恣意著洋溢青春的昂揚。




札達爾的海港邊,無論你來自何方,大家都盡情的投入大海澎湃的懷抱裡,


讓自己浸潤在海天一色的藍洋境地,暢快的徜徉在這遍大自然珍貴的禮獻中。



鑲崁在地面上於2005年完成的海管琴紀念牌,是世界上獨一無二的設計。


這座札達爾港邊獨特的海管風琴Morske Orgulje(Sea Organ),為全世界第一個海管風琴。


由建築師師Nikola Basic在札達爾的海港邊,修築長達七十公尺的石階海管風琴,


藉由海浪潮汐的拍打和空氣的推送,讓裡面35根不同長度和直徑的管風琴,從地面的出聲孔


可以自動演奏起不同的弦律,可達至五個八度音的七和絃,完成之後榮獲了無數的設計大獎。


有人比喻海管風琴聲音聽起來有點像是鯨魚的聲音,也有人形容像是陶笛的旋律;


或許是由於海浪前仆後繼的大自然能量使然,讓海管風琴的聲音聽起來更沈穩,也更有力量;



無論如何這都是耳際間最天然的心靈音樂,更是深沉悠長的大自然天籟樂章。


海管風琴別出心裁的設計,讓擁有羅馬古蹟的札達爾


成功的結合新潮科技創意,相容不悖而散發出獨特的海港城市魅力。




2006年榮獲歐洲的城市空間設計大獎,腳下的鑲嵌紀念碑就是札達爾的榮耀與驕傲。


札達爾的海管風琴奇蹟,讓「聽海唱歌」不再只是個童話故事或是小說情節;

不需要透過樂譜,也不必大費周章聘請名指揮家,自然而然就演奏起不同的旋律。

據說現在全世界有一百多個海港,都等著Nikola Basic來幫忙設計類似的海管風琴。

視覺享受加上聽覺享受,讓身處於免費露天歌劇院的我們感到格外的幸福。


和我們一樣被此情此景深深吸引的,還有絡繹不絕的遊客們;


有的靜靜的坐在階梯上,感受大自然的震撼樂章,


有的手舞足蹈的拿著相機,迫不及待的錄下這與眾不同的旋律;


不管是什麼樣的動作都在夕陽的渲染下,成為了這幅畫中不可或缺的主角。


路旁的石階也是設計成黑、白相間的「鋼琴鍵盤」樣式,真的是讓人拍案叫絕的成套設計。



無論是帥哥、美女、




甚至是包著尿布的小貝比、




或是朋友、夫妻、




也許是好同事、好同學、 



抑是師生、親子間、
 


魅力無法檔的札達爾海港,似乎激發出人類潛在內心深處,那份與生俱來的親水原始本能。


 


克羅埃西亞夏日的夕陽西下時間大約在晚間的八點半左右,約到了晚間九點才會天黑。


大家除了在海風吹拂下欣賞黃昏的美景之外,相機快門當然也不能錯過繽紛的色彩渲染。


著名的大導演〈希區考克〉,就曾經為札達爾的海港夕陽景觀背書;


因為在他的眼中,札達爾的海港夕陽是全世界最美的夕陽景觀。





 

有聽覺的天籟饗宴,也有視覺的絢麗奪目,這就是札達爾海岸的神奇魅力。

除了海管風琴的驚奇之外,札達爾海岸的盡頭地面上,有塊看起來造型前衛的圓形玻璃地板設計。


其實這塊圓型地板是個大型的太陽能蓄熱板,等白天吸收儲備足夠的能量,


日落之後就會發出紅黃藍綠等不同繽紛色澤和不同圖案的璀璨光彩變化。


有慕名而來的觀光客、走秀的麻豆、錄製影片的電視公司,大家都來親睹這迷人的閃耀魔幻。



縱使夕陽西下,落日餘暉已沉入海水的邊際,大家仍依依不捨的漫步在札達爾的夜幕低垂裡。





這一切彷彿是夢境般的美景,卻是美得很真實也很自然,更是美得讓人流連忘返。 




 

札達爾夜間的魅力與迷人的白天一樣讓人心動,也讓人在不知不覺中忘卻了一整天的繁忙疲憊。

 





各位親愛的格友們,誠摯的感謝大家在阿婗出國旅遊期間給予的溫情相挺,

更於阿婗微恙之際,給予最貼心
的問候語最衷心的關懷。

阿婗謹以此篇【巴爾幹半島之克羅埃西亞(一)古城札達爾的海港】,

獻給阿婗最愛的家人與格友們,並祝福全天下的父親們爸爸節快樂!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阿婗<劉婗婗>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8)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