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的七夕情人節,我們一起在布達佩斯的地窖餐廳


共渡美好的燭光晚餐,漫步在多瑙河上的鎖鍊橋


2011年的七夕情人節,讓我們在瀰漫在烏龍茶香的氛圍中,


相約在~【秋惠文庫】~(Formosa Vintage Museum Cafe)



許多朋友都知道,阿婗對『老』字輩情有獨鍾;


舉凡老公、老字畫、老文物、老故事、古典老歌、老朋友、老麵(老麵做的麵食較好)、......等,


都是阿婗的最愛。


今天就讓我們一起走進【秋惠文庫】,來探索台灣的老故事吧!



 記錄台灣、見證歷史~【秋惠文庫】的主人為,


日本國立東京醫科大學齒科博士以及長庚醫學大學副教授的《林于昉醫師》,


從事與歷史文學毫無關連的牙科臨床工作。



【秋惠文庫】的由來是紀念其父親林秋江與母親陳淑惠所成立。


為收藏台灣相關文獻資料和歷史文物,以紀念父母生前對於出生地摯愛的情感。



穿過車水馬龍的台北市信義路,走進位於永康街和麗水街口間的,


【秋惠文庫】台灣歷史文物咖啡館(Formosa Vintage Museum Cafe),


周遭氣氛一下子寧靜下來,讓人沉浸在悠遊古早台灣的歷史文物中。



阿婗和老爺找個靠窗邊的古典桌椅坐下來,望著眼前琳瑯滿目的古物收藏。


舉凡典籍文獻、真跡字畫、民間手工藝品器具、絕版海報、珍貴地圖、書信契約、廟宇文物、政府文件......等等,相關的台灣的歷史文物;


另類的非官方史料,呈現福爾摩莎的多元面貌。



彷彿穿越了一個不可思議的時光隧道,進入奇幻空間裡讓人體驗台灣史蹟的長廊。




以個人之力而言 , 林醫師十多年來耗費大量精力、金錢,致力投入台灣的相關古物收藏。


收藏品從荷蘭人侵台以來數百年間的文獻、照片和器物等,


不僅質、量可觀,甚至比國家級博物館還豐富。




金額粗估超過上億 ,投注的精神與體力更是無法估計,著實相當可觀。


如此這般難能可貴的用心,除了興趣之外,更為台灣歷史文物的傳承做了最卓越的貢獻。




親愛的,假如你有新台幣一億元,你會用來做甚麼?


買帝寶?買珠寶鑽石?買名車?買黃金店面?買座小島?環遊世界?買豪華郵輪?買直升機?......




或是如大多數人一樣,把龐大財產,留給後代子孫?



除了金錢之外,我們還能留給後代子孫甚麼?



 


聽起來像是一間書店的【秋惠文庫】雖然只有六十坪不到的小小空間,


裡面可是有上萬件的珍貴收藏,著實令人讚嘆。


 




從荷西、鄭氏、清領、到日治、光復初期......各式包羅萬象的文獻和文物,


堪稱是台灣歷史文物的寶庫。



林醫師花了 10 多年的時間,幾乎是散盡家財的把辛苦牙醫執業的所得全部拿來,


一點一滴累積到可以變成一個博物館的地步。



文物豐富的程度,連國立歷史博物館要開展覽,都必須要跟他「調貨」才能成局的地步。


然而深愛這塊土地的林醫師,卻本著無私的精神,將他的珍貴收藏出借展覽和大家分享。




更重要的是,本著為後代子孫服務這塊土地的精神,【秋惠文庫】參觀是不收門票的。



只要點一杯 100 多塊的咖啡或是茶,


就可以聽館長娓娓道來這些文物背後的故事,和台灣那些不為人知的過去。



館藏裡的大批史料文獻,可以免費提供參觀者現場取閱。



除了享受都會叢林裡的片刻靜謐的氛圍,更能探訪台灣那段不為人知的歷史鴻溝。



在這邊喝咖啡和品茶,有著和一般咖啡館和茶坊很不一樣的感覺。



從整個下午直到晚間,我幾乎鮮少坐在座位上。


大部份的時間裡,我都站起來到處拍照走動,以及細細的端詳這些珍貴有趣的台灣文物。




畢竟從民間個人收藏的角度而言,因為職業專注的角度和興趣喜好的不同;


往往會和政府單位不太一樣,這也是個人館藏最有趣的地方。



我覺得在這裡悠閒的喝咖啡和品茶,其實是一種和古文物博感情的互動。



從頭到尾我都沒有專心的坐著喝,當然也不時的提出問題請教,


畢竟這裡的歷史文物才是吸引我的重點啊!



雖然林醫師被部分牙醫同儕戲稱為「玩物喪志」。


畢竟,若秤斤論兩地將「工作時數」折算成「現金」;


醫療工作所能獲得的優渥報酬,實在恐非文化產業所能比擬。 



更有許多人覺得他是不務正業的醫師,


但這都沒有阻止林于昉醫師為台灣後代子孫保留台灣史蹟文物為鄉土文化傳承的熱心



林醫師覺得台北市是文化重鎮,更是外國觀光客來台灣的首善之都。


民眾和遊客可以在一天之內走遍故宮博物院、歷史博物館等享譽國際的博物館;


但館裡所收藏的文物畢竟屬於國寶,無形中與遊客和民眾之間形成一層隔閡。




林醫師設立【秋惠文庫】典藏台灣文歷史文物咖啡館的主要目的,


就是希望提供社會大眾一個能夠近距離欣賞歷史文物的空間。 




林醫師收藏古物的習慣,是在日本東京醫科大學攻讀齒科博士學位時養成的。


由於校舍鄰近亞洲最大的二手書市場神保町,


旅外學生多會利用課餘時間前往選購價格相對便宜的二手書籍。


林醫師卻在尋找教材的同時,發現許多「非官方」的台灣歷史文獻;


讓在黨國教育體制下長大的他,能從不同的角度認識這塊福爾摩莎。 



 十二年前回國定居,林醫師仍不改蒐集古物的習慣。


鑒於台灣民俗工藝長期不受政府重視,民間成立的懷舊主題館又多流於媚俗。


才興起將父母親遺留下來的起居室,布置成為專門展示台灣歷史文物供人參觀的念頭。



希望讓無論是台灣民眾或是外國人,都可以透過沉浸咖啡館的親身接觸,


和珍貴的史蹟文物互動,更瞭解真正台灣的歷史脈絡。



林醫師表示,故宮的文物都是國寶,也是到台灣一定要去的地方;


但其實很多外國人到台灣曾經反應,也很想看到「真正台灣本土的東西」。


所以林醫師才創建一個專門收藏台灣歷史文物的專業博物館,


要讓更多人認識台灣在地的特色文化。



從荷據時期的書籍、雕像,清代大量的地圖、彩繪圖,還有日治、民初的文件史料。



每一件珍貴文物,都訴說著自己的故事。


林醫師認為,透過歷史文物,是了解臺灣歷史最近的距離。



經過林醫師的專業導覽和用心解說,不僅讓人瞭解台灣歷史的過程;


透過歷史文物也還原台灣經歷侵略、割讓和光復等複雜因素糾結後,


所呈現出的多元文化風貌,更能認識文化融合的歷史流變。




藉著溫故知新,研究歷史有助展望未來。研究史料典籍的過程,也讓林醫師深刻體認到,歷史沒有一定的對與錯,事實的真相,往往需要長時間的檢驗。



林醫師民國四十年代出生,當時台灣還未建構出完整的歷史論述,反倒是在旅日求學階段,接觸相關文物以後,逐漸對台灣歷史,乃至東亞代史有了更深一層的認識。連預定今年開館的國立台灣歷史博物館,也特地向秋惠文庫商借「庫寶」。



日據時代這個開台北城門讓日本人進城的,後來成了擁有鹽、鴉片專賣財力雄厚的富裕家族,當年鴉片專賣的文件。(照片中當時的洋葯、就是阿片,也就是鴉片。)



過去政府對台灣文物不重視,許多有價值的歷史物件,都是民間在保存。像左邊這塊台灣省政府的招牌,也被視為垃圾,隨意棄置,真的很可惜。中間這塊日治時代台北刑務所(後來的台北監獄,現址為台電大樓)裡武德殿的屋瓦,上面還有一個武字。看到右邊這塊招牌上的一排牙齒,大家應該都猜得出來是哪一種行業的招牌吧!



林醫師除因自身興趣收藏台灣的歷史文物,透過蒐集的過程,也無形建立自己的對歷史定位的宏觀思想。這幅珍貴的浮世繪,是日治時代的著名畫家蔡雪溪大師(蔡雪溪為台灣著名畫家郭雪巖的老師)於昭和五年九月所畫的畫作,主題是描述日治時代在台北淡水河上,端午節耙龍船(划龍舟)的盛況。畫面上遠方台北橋的左邊有觀音山,右邊是大稻埕。由於是日治時代,所以當時龍舟插的是日本太陽旗。河上觀賞比賽視野較好的水上舞台旁,有幾艘好野人們搭乘的VIP華舫,船上還有演奏音樂。岸上畫有許多人,有身著和服的日本人、著閩式服裝的閩南人、身著青布衫穿翹腳鞋梳著高髮髻的客家人、有西裝筆挺上海來的仕紳、有小販、還有日本警察,幾乎各種形形色色的人,都可以在畫中找到,但是阿婗找了找,卻沒有找到原住民(真巧!只有放在畫作左前方的石像剛好是原住民。)



台灣歷史過程包含許多元素,從荷西時期、明鄭時期、清朝統治,到日本殖民,最後國民政府光復台灣,文化中西夾雜,包含有荷蘭、西班牙、日本、中國式的特色,最後融合成為台式的混雜性特色文化。林醫師指著自己收藏,詳細的解說著,左邊這支中國的北管陣頭,出自屏東內埔客家村,但上頭有代表日本的櫻花、菊花圖案,外觀雕刻又是走巴洛克式風格,混雜有中、日、西方的文化特色。林醫師說,多元文化融合才是文化的本質,舉凡許多地區的文化都有這樣的現象,這也是台灣在地和外來多元文化融合的代表特色。仔細端詳右邊這幅婦女的素描,也是民族融合的例子,這位右手邊桌上放著二顆檳榔,以及額頭上紋面的原住民婦女,穿著客家青布衫,再仔細看左下方的文字,很明顯是原住民婦女嫁給苗栗的客家人。



左邊這張是漢人和原住民立契約的文件,當時的原住民以蓋手印代替蓋印章;右邊這幅圖是,原住民為了用了一條類似青竹絲,但是無毒的蛇來訓練小孩的膽量。



最左邊這張建設台灣的海報,從這可以看出當年台灣以農漁礦牧為主,工業有紡織、重工業。看到這張反攻大陸的海報,反映當時台灣還是農業社會,帶斗笠的農民老幼拿著物資慰勞勞苦功高的三軍將士們,全國軍民同胞與戴斗笠農民併肩衝向大陸,解救水深火熱的苦難同胞,光復大陸。記得阿婗小學時總是時常代表班上參加,反共愛國的海報、漫畫、歌唱、書法、作文、演講...等比賽,所以看到這些宣傳海報格外的熟悉。演講時,阿婗總是不忘舉起堅定的手勢加上字正腔圓的說著: 小心匪諜就在你身邊,或是以鏗鏘有力的語氣贏得滿場裁判及觀眾的掌聲鼓勵: 讓我們萬眾一心收復大好河山,以三民主義統一中國,讓青天白日滿地紅飄揚在全中國。



這是當年的台北橋。


 

左圖這個玻璃櫃剛好在阿婗家老爺座位旁邊,這個玻璃藥櫃內展示著各種藥罐。現在我們看病拿的藥水都是塑膠瓶,以前都是用玻璃罐來裝,上面還有刻度、診所或是藥名。有人指著其中很大的一個藥罐問林醫師,哇! 這個人一定病的不輕,怎麼需要吃這麼大的一罐藥呀?林醫師笑著說,那是裝漱口水的呀!



 右邊這個可愛的塑像超級吸睛,讓人想起,小學時好像常有我的志願發表,被叫上台的同學總是抓抓頭、結結巴巴的,只希望時間趕快過去,下課鐘響就可以解脫困窘。看到左邊許多五彩繽紛的玻璃碗,記得曾聽爸爸說當年他年輕時邀媽媽去冰果室約會吃冰;早期的冰果室用來裝剉冰的漂亮玻璃碗,有四果冰、紅豆牛奶冰、芋頭蜜豆冰、綠豆薏仁冰、黑砂糖杏仁冰、花生芋圓冰......;後來就用塑膠製品來裝,真是沒有美感;現在更用免洗紙盤,更是一點也不浪漫。



由左至右依序為: 渺小的蔣介石騎著馬,向巨大的毛澤東敬禮,真是逗趣的安排。接著是彈珠台上寫著粉碎匪共的警示,要大家在娛樂時也要居安思危不忘憂國憂民。還有這個月餅的包裝上寫著:【吃月餅殺共匪、過中秋念大陸】,要全國軍民同胞上下一心,連過中秋吃月餅,也不能忘記要解救大陸水深火熱的苦難同胞。最右邊有反共抗俄的春聯,還有中華民國地圖。



古早小孩子的童玩,有諸葛四郎、劉興欽漫畫,紙牌,大同寶寶。記得小時候,阿婗每天最愛唱的廣告歌除了乖乖之外,就是大同大同國貨好。兒時阿婗也有一個很可愛的大同寶寶存錢筒,可惜我的大同寶寶存錢筒有一次被小偷偷光裡面所有存的一元硬幣之後,竟然被阿婗的父親發現,被小偷丟在我家們口的水溝裡。中間這個寫著64號的大同寶寶,是大同公司創立64周年的紀念版,很珍貴的。



廁所牆上貼的通緝要犯告示,把陳進興之流與廖添丁並列,似乎矮化了廖添丁。



最左邊的這尊奇哩岸的平埔族土地公,落款為:同治三年奇哩岸社;樸實簡單的線條,卻把神像的莊嚴與生動表現出來,是件難能可貴的藝術品。最右邊的聖母瑪利亞結合了媽祖的黑面臉孔和坐在觀世音菩薩的蓮花座上,可說是當時宗教上多元文化融合的例子。中間這尊正義凜然的神像其實是民間的義賊廖添丁,其披著斗篷腳穿靴子手舉向上的樣子,還真像電影中的超人飛天。



台糖還有台鐵的屋舍用的屋瓦,上面有台字;銀行的屋瓦上面有$記號。



右邊的陶瓷版上寫國語之家,那是指日語。日治時期推行皇民化,能說日語的家庭就掛這樣的牌子來表彰;而且,這些被檢定合格的國語之家,食物配給會增多、孩子可以就讀日本小學校。左邊的國語是指國民政府遷台後推行的國語運動,那時的台灣人短短時間內被強迫學習日語、
北京話,舌頭都講不輪轉。



右邊這張國防部的公告是民國36年時,當時的國防部長白崇禧在任,大家都知道白崇禧是著名文學家白先勇的父親。左邊這張是當年的台灣省教育廳審定的中華民國疆域地圖。



來到林醫師精心收藏的台灣文物咖啡館,對喜歡古蹟和聽故事的阿婗來說,可說是處處都有驚喜。赫然發現,我家老爺的座位旁邊有個小木箱,非常可愛,讓我感到很好奇耶!我詢問館內優雅美麗又笑容甜美的小姐,是否可以打開,然後我小心翼翼的打開木蓋子一探究竟。哇!是小巧的古式裁縫機,要用手搖,而不是腳踩呢!阿婗又看到吧台上的一個警報器,這位漂亮溫柔又可愛親切的小姐說我可以用手動操作試試看,這個手搖的警報器,搖快一點還真的會發出嗡嗡的警報聲。



這些是台灣廟宇或是古厝常見的憨番扛頂厝角、憨番扛燭台、憨翻搗米、汲水......等。因為早期台灣被荷蘭人統治,在蓋房子或廟宇,就依照荷蘭人形象塑形,安置在廟宇或房舍屋頂下,扛著屋頂。這是台灣人被壓迫展現紓解的幽默。除了白膚紅毛番之外,還有黑膚的憨番,其實是早期大航海時代,被歐洲人奴役隨船渡海來台的黑人。


 


左邊這幾尊天蓬元帥的神像,中間的豬八戒抱著女人,應該是特種營業崇拜的神像。中間的妓女證、舞女許可證,還有公告等,都是特種行業的文件。



秋惠文庫在空間設計上也極具巧思,將走廊布置為古早味的巷弄,宛如進入時光隧道。
而咖啡吧台下方,則是以台灣早期的西班牙式瓷磚來點綴。(到過這裡的人都說這裡的咖啡非常好喝,文質彬彬而謙恭有禮的呂先生,除了很會沖泡美味可口的咖啡和專業的奶泡拉花之外;這位青年才俊的帥哥,對史蹟文物的解說更是精闢深入而令人讚嘆。)



秋惠文庫的洗手間則分別掛有有妓女戶與警察局的標誌,來暗喻男女有別,令人莞爾。各位可以猜得到哪一間是男廁?哪一間才是女廁呢?



 


入門的右邊牆上還保留著林秋江醫師的親家,台灣知名前輩藝術家廖繼春大師的大型浮雕《野柳風光》。這件巨型浮雕是一九六八年廖繼春大師為祝賀林秋江醫師(林于昉醫師的父親)新居落成,而親自在林宅所創作完成。林秋江醫師會和廖繼春大師結為親家,是因為他的弟弟林秋景先生娶了廖繼春先生的大女兒廖美惠女士。



林醫師表示,有人覺得他收藏的文物是垃圾,但這是個人價值觀的不同,跟文物博感情、靠緣分的嗜好,很難用金錢價值來衡量。相較於許多藏家專注收藏高古瓷器、名家書畫及西畫,林醫師的收藏顯得十分另類,他完全不考慮收藏品增值與否,只關注其歷史意義及價值。例如他收藏的陶瓷,是台灣早期民間常見的北投燒、南投燒,包括香筒、香爐、筷子盒、陶枕、花器……等,而他收藏的繪畫,和種種藝術品,可能叫不出藝術家的名號,但和台灣早期歷史文物卻有著緊密關係。



由左至右的最左邊這幅圖是,日據時代台灣盛行的大富翁遊戲,裡面全都是台北地區的地名,阿婗還在上頭看到彰化銀行呢!接著這張是日據時代,台灣報紙上的工商廣告版。接著是高砂啤酒的廣告,日治時代,日本人稱台灣為高砂,海報內有代表台灣的特產香蕉,還有身著和服的日本人幫戴著秀氣手錶的閩人閨秀倒酒呢!最右邊的一張最有趣,綠茶的海報上有:日本太陽旗、偽滿洲國國旗、汪精衛所代表的中華民國國旗,等等日本扶植的魁儡政權,合在一起,目的是以華制華而達成侵略中國。裡面三個當年著名的明星,李香蘭、白光、...等,像是古早時代版的SHE呢!



右邊這個櫥窗內展示各種金馬出的酒,軍靴上面有鋼盔,那是金門酒廠的高粱酒。阿婗的大表哥曾經在金門當兵,退伍時就帶這樣的酒回來。左邊這位李表哥是當時的美國漫畫家勞瑞根據李小龍和前總統李登輝所設計出來代表中國人的形象。 


 


在當年取了日本名字的川島芳子卻竟然是滿州人,而且還是皇室親王的女兒。但是左邊照片上這位大美女李香蘭﹐卻是有中文名字的日本人,是當年紅極一時的國際知名大明星。高齡近百的李香蘭還依然健康存在,目前本人住在日本。阿婗現場翻閱秋惠文庫林醫師這裡,有一本李香蘭的日文傳記,其內有許多她的美麗劇照。右邊這張海報是當時由李香蘭,她主演的電影《莎央之鐘》。故事情節是依當年的真實史事而改編,原住民泰雅族人[莎央]為救老師而落水的英勇事蹟,當年日本政府為褒揚原住民拯救日人的光榮德行,還致贈刻有【愛國少女莎央之鐘】的一只大鐘置於[宜蘭南澳]的【莎央紀念公園】內。但是後來日戰敗撤離台灣,國民政府為了去日化將此【莎央之鐘】上的[愛國少女]字樣加以磨掉,以至於現在就只有看到剩下【莎央之鐘】字樣。這部電影就是在敘述泰雅族少女[莎央]("Sayon"也可譯為[莎韻],由李香蘭飾演。),在大水之中捨命拯救她即將出征的老師而被洪水沖走。當時這部電影為日治時代,鼓吹台灣原住民在二次世界大戰為效忠日本皇軍徵招入伍,成為高砂義勇軍投入南洋戰場,彰顯台灣原住民皇民化政策的宣導電影。現在[宜蘭南澳]還保留有【莎央之鐘】的史跡。



【高千穗丸】是大阪商船內台航路的客貨船,服務於神戶─基隆航線,船上的豪華程度不亞於鐵達尼號,有<<亞洲的鐵達尼號>>之稱。1934年(昭和9年)1月在三菱重工業長崎造船所建造完成,同年2月10日的處女航由神戶開往基隆。1943年(昭和18年)3月19日,由日本北九州市門司港碼頭出港航向基隆的途中,在基隆外海彭佳嶼東北方遭到美國潛艦Kingfish(SS-234)攻擊後沉沒,包括船客和船員在內,罹難者共844名。1943年3月19日當日天氣晴朗,即將從航向台灣基隆的超級豪華客船【高千穗丸】上,一大群的乘客站在甲板上興高采烈的向在碼頭棧橋送行的親友揮手道別,船上包括組員在內的一千零八十九位乘客大部分是台灣商人、留學生,也有少數剛被派往台灣赴任的日本警察、公務員,這些懷著各種不同心情的乘客預定在兩天後的3月19日到達,但是沒有想到居然從此走上不歸路。其後於3月24日,日本遞信省公布高千穗丸遇難。2005年2月2日,台灣聯通科技與黑白屋電影合作拍攝的史實電影《南方紀事》的外景隊在日本橫濱港拍攝這一幕生死之別的場面,攝影的場面是在停泊於橫濱港碼頭供人參觀的「冰川丸」船上。《南方紀事》是近年來台灣電影市場持續低迷的時候,非常受到注目的一部史實電影,所描寫的是日治時代來往於「內台航線」(日本內地與台灣 )的巨大客船【高千穗丸】在下水第八年的昭和十八年(1943年 )載著一千多位台灣人與日本人乘客在3月19日航行到在已經看到基隆港的地點,突然被美軍潛水艇的魚雷擊中而沉沒,船上的近九成乘客不幸罹難,當時剛奉派到台灣就任的日本新科警察乘客田中秀文幸運的在這次海難中獲救,於是他寫了一篇《高千穗丸遭難記》,形容【高千穗丸】的海難事件是「生與死的苦鬥」。這部電影的另外一個意義,在【高千穗丸】被擊沉後,日本政府不但沒有緊急救援,竟然還派人到台灣對罹難者家屬實施言論箝制,警告不准對外張揚,事後也沒有補償;而美國當時不管【高千穗丸】是商船,片面認定船上載有日本軍人,美軍的魚雷打的是日本船,但是死的大都是台灣人,事後美國也對此不了了之,雙方政府竟然都沒有調查事實真相釐清責任歸屬。這也是另類台灣人命不值錢的悲哀,不同於鐵達尼號是遇到冰山暗礁所發生的船難,高千穗丸當年航行的航線不但沒有冰山更沒遇到暴風雨等不可抗力的自然災害,而是在天氣晴朗的天候下一路順暢的航道上。高千穗丸船難事件的省思讓人深覺台灣人亡魂的確死得很冤枉,《南方紀事》這部電影的真正價值與歷史使命應該在這裡。



當時著名的特種營業,都有印著自家名號的紀念鏡子還有盤子。右邊這張照片上為當時紅極一時的,【江山樓】盤子。左邊這張鏡子上,印有台北大稻埕的【天馬茶行】,相信大家都聽說過這家著名的茶行,就是在當年引發驚動整個台灣的【二二八事件】,發生地點的現場門口。現在那裏當然早就沒有天馬茶行了,已經改為南京西路的一棟大樓。目前現場立有【二二八事件的追思紀念碑】,用來讓後代子孫記取這個慘痛的歷史悲劇。因此阿婗為了這篇文章【秋惠文庫】的音樂,揀選了電影:【天馬茶行】的主題歌曲:【幸福進行曲】,來象徵對【二二八事件】的追思與懷念,更期希台灣人的未來能幸福啊!



這幾幅情色畫作是當時北港的民俗畫家陳朝和的作品,要用台語念才可以知道圖中字句的意思。左邊是描寫當時的性工作者和消費者的情形;而右邊則是送給新婚夫妻的壓箱寶。阿婗家的老爺堅持不讓我在格子文章內敘述,各位有興趣進一步研究箇中奧妙的話,就煩請自行到阿婗部落格相簿部中的照片裡去詳閱了。



阿婗第一次去秋惠文庫時,我和老爺有幸能在店內看到林醫生本人;而我第二次邀請兒子學校的老師們同行前往,也很幸運能遇到林醫生親自為我們解說。溫文寬厚而又虛懷若谷的林醫師,讓來訪的人都留下深刻的印象。在店內觀賞文物、問問題、聽解說、看書,還有忙著拍照,只覺得時間過太快,
好像總是不夠用;下午才進去,居然一下子就到了晚上,真希望能有更多時間在館內。



林醫師打趣的自嘲,家人都不支持他收藏文物,而他還將高價買來的文物提供給博物館無償使用。他說過去日本時代有句俗諺:「第一憨,種甘蔗給會社磅」而現在他是:「第一憨,買文物給博物館用」。林醫師雖然自嘲,但他也深知,人的生命不是永久的,但文物的價值,卻能見證生命的長度所不及的歷史意義。本業為牙醫生的林于昉醫師脫下醫生袍,變身成用文物訴說台灣故事的人。


 


阿婗和老爺都覺得秋惠文庫是有別於國家級博物館的給人嚴肅、只可遠觀的距離感,民眾可以放慢腳步,啜飲杯咖啡,或是品茗,聆聽黑膠唱片,靜靜欣賞文物;而又能與近期興起,多半以「柑仔店」雜貨風格為取向的懷舊餐廳,有所區隔,畢竟這樣的懷舊餐廳,歷史文化內涵較難兼顧。



林醫師希望民眾可以從樸質的文物,與庶民的生活用品中看見台灣的發展史。一個人若自己無法了解其生長地方的文化特色與歷史,就也無法建構出健全的社會文化。林醫師在蒐羅歷史文物的過程,讓他逐漸對台灣歷史,乃至東亞近代史有更為深刻的認識。




台灣的歷史寶藏何其豐盛,林醫師希望藉由文物的角度,輕鬆的展示空間;


讓民眾可以用輕鬆且緩慢的心情來品味歷史,到秋惠文庫來聽一聽屬於我們台灣的老故事。


敬愛的林醫師,我們誠摯的感恩你!



秋惠文庫地址:106台北市大安區信義路二段178號3樓(永康街和麗水街口之間的大樓)


電話:(02)23515723 傳真:(02)23515713


E-mail:chiufei.studio@msa.hinet.net


 


http://timand2002.pixnet.net/blog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阿婗<劉婗婗>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7)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