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指傾眾的鋼琴鬼才,


李斯特(Franz Liszt, 1811~1886),


19世紀的歐洲樂壇上,


浪漫樂派「鋼琴之王」之稱。



李斯特是音樂史上,


最傑出的鋼琴演奏家。


他具有出神入化的超人技巧,


能使鋼琴產生管弦樂般華麗燦爛的效果,


彈出懾人心魄的音響。



由於當時在19世紀時期的鋼琴,


已由17世紀【巴哈】時代的大鍵琴,


經過最精緻的改良,


讓音量變得非常豐富,


能以強力的擊鍵彈出絢麗動人的音色。


因此李斯特才能驅使著他凌厲的技巧,


使鋼琴音樂的表現幅度顯著的擴大。



李斯特曾在素有【鋼琴神技大師徹爾尼的門下學習過鋼琴,


從少年時期就有「鋼琴神童」的雅號。


青年時代在巴黎聽過【小提琴家帕格尼尼】的演奏之後深受感動,


於是立志成為「鋼琴家的帕格尼尼」。


此後李斯特練琴更勤而技藝猛進,


他神乎其技的演奏才華,


遂成為蜚聲樂壇的鋼琴名演奏家。




【阿婗一家人參觀了在布達佩斯的李斯特紀念館】


 



天資聰穎敏睿的李斯特

具有卓越的作家寫作風格,


在作曲之餘還提筆寫作,


這是其他音樂家所不及之處。



李斯特首創具有標題音樂的,


交響詩(Sinfonische Dichtung),


乃是一種音樂與文學結合的樂章。


李斯特根據詩的意念,


以不同的形態或感情進行調性的變奏。


這種以詩的內容決定樂曲形式的創意,


雖然在當時曾受到古典巴洛克音樂家的責難。


但是卻立下了近代浪漫派交響詩寫作的標竿。



看到這裡,


各位還記得,


阿婗在上一篇文章,


李斯特(一)【李斯特紀念館】中,


讓大家欣賞的《愛之夢第三首》嗎?


李斯特當時就是以,


德國詩人福來利格拉特詩《能愛就愛吧!》,


來顯現其標題音樂的要旨。



李斯特更把雨果、席勒、莎士比亞詩人的文學作品,


以及欣賞名畫所獲得的靈感,


來加以融入音樂曲中。


豪放不羈的李斯特當時受到,


盧梭、孟德斯鳩等浪漫主義前期思想家的啟發,


以及法國革命反封建、專制、階級等改革思潮,


展現了反抗古典巴洛克因循音律的固典,


在作品中衝破了傳統的藩籬,


讓音樂邁向藝術革新的新境界。



19世紀浪漫樂派中的舒伯特舒曼等音樂家,


其和聲法固守著調性的風格,


是遵從浪漫始祖大師貝多芬之前的理論;


然而李斯特自由性的穿插,


近系調以外和弦的和聲法,


卻完全展現了其個人前衛的獨特性色彩。



李斯特交響詩締造了新音樂形式時代的來臨,


從此音樂不再落入層層音韻格律的巢臼,


讓不受拘束的作曲家們,


充分展現其才華洋溢的浪漫,

得以在自由的天空下展翅翱翔高飛。



19世紀後期的浪漫派音樂家,


更是受到了李斯特的創意激發和深遠的影響。


尤其以寫作藍色多瑙河的,


「圓舞曲之父」小約翰史特勞斯


更是碩果纍纍而名聞遐邇。




【浪漫樂派大師李斯特在布達佩斯所創設的匈牙利音樂學院】


 



外型英挺、風度翩翩的李斯特


加上其超凡的琴藝,


所到之處每每造成萬人空巷,更是不泛崇拜者追隨的對象。


除了其波瀾壯闊、動人淚珠的情史之外,


雙手亦是人們議論的另一個焦點。



李斯特的雙手細長,


骨節較一般人長得多,


看起來及其柔軟有彈性而易於彎曲,


一雙手可說是天生就是生來彈琴的料。


據說他的手掌張開來可以彈到13度音,


然而一般人大約可彈8~9度音。



當時的手相家都爭相目睹李斯特奇特的雙手,


其中美國女手相家安妮


將她觀看李斯特手相的心得,


刊在1878年費城的「晚間公報」中。


文稿中說 :


「......李斯特一生必定活躍多事,


充滿熱情的思緒交雜著天賦異秉的邏輯與意志,


顯示這位大師驚人的駕馭力和影響力。


此外他努力自我鞭策和勤奮不懈的高貴情操,


削弱了年輕氣盛不可一世的缺點。


因此未能享受平和靜謐的晚年......」



李斯特的雙手引起眾人的關注,


其實是因為他彈奏起鋼琴時,


習慣高舉雙手,


其純熟靈活的指法,


猶如神魔附身般驚心動魄,


敏銳的音感更是舉世無雙。


尤其面對臨時指定的主題做即興的演奏時,


李斯特更能使每位在場聆聽者為之驚嘆不已,


儼然是音樂巨匠的磅礡氣勢。



位於德國威瑪的李斯特博物館中,


便存有李斯特年輕時代的手雕像,


以及晚年時代銅鑄的手。


李斯特的門徒們,


更將他們恩師的雙手譜為詩歌以示崇敬。



 

【浪漫樂派大師李斯特在布達佩斯所創設的匈牙利音樂學院】


 



親愛的格友們,


今天阿婗要和大家分享的《嘆息》(Un sospiro),


李斯特三首演奏會用練習曲中的第三曲。


出版於1849年,


降D大調、4/4拍子。


這首曲子在纖細的琶音採飾下,


由左右手交替彈出的弦律,


發揮出極為精彩的效果,


情調悲切、扣人心弦。



尤其是拍攝李斯特著名的傳記電影


《一曲相思未了情》,


就是取用這首《嘆息》為這部電影的主題曲


李斯特的這首《嘆息》(Un Sospiro),


更是馳名全球、享譽國際。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阿婗<劉婗婗>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8)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