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小就很喜歡畫畫,


或是剪剪貼貼,


到美國時,


原想要念藝術相關科系,


只因家人怕我會餓死而反對,


後來還是放棄了我的最愛,


選擇較好吃頭路的科系。



然而我對藝術的熱愛,


並沒有因此而遞減,


反而更沒有創作題材的限制,


也無需為了修學分而趕作品,


隨性的心境,


加上玩味的興致,


其實這豈不就是,


藝術陶冶生活的本質嗎?  



   記得學生時代,


水墨畫的老師曾告訴我們:


學習懂得欣賞作品的重要,


其實並不亞於學習作畫。


這句話在年輕的我來說,


就是去看,


所有畫得比我還耍「好」的作品,


於是我開始積極參觀名畫家的名作。



舉凡各式國內外的著名展覽,


我絕不放過,


尤其是展場中的得獎作品,


似乎就是我唯一學習的對象,


在一旁沒有獲獎的,


便彷彿是陪襯作品,


完全得不到青睞的眼光,


更不用說鎂光閃閃了。


現在回想起來,


當年的盲點,


會不會是許多藝術創作者和參觀展覽者的通病?


     


  直到年紀稍長,


對藝術的自在本性,


有不同的頜略,


崇尚自然無華,


而樸實的真情流露。


There is even a simple idea, if  it is from our true heart by nature,


it is still one idea; even if just one simple line,


it still can be in a painting. 


即使是一個很簡單的想法、


一個單純的意念,


發自內心自然的本性,


就是我們創作的理念﹔


即便是一條簡單的線,


也是畫作裡不可或缺的一筆。



因此我慢慢了解到,


小時候參加繪畫比賽時,


我當時覺得有些畫得比我還好的同學,


成績卻不如預期理想,


甚至他們覺得我「只是畫這樣」,


竟能得獎?


而他們畫得比我精彩豐富,


而華麗逼真,


難道評審的眼光有問題?


我從小一直覺得,


我只是運氣好罷了......!


殊不知那才叫做「兒童畫」,


兒童畫的畫缺乏天真的眼界,


而要合乎大人的思考邏輯,


充其量只是成為,


大人虛榮心下的一塊獎牌罷了。


      


這次的世界兒童畫展之中,


瑞士和德國的兒童,


都只是用很簡單的線條,


卻能表現出稚童的眼光中,


天真單純的世界,


是多麼可愛呀!


中南美洲地區的兒童,


有些作品還利用做陶罐的陶砂來入畫,


讓人有耳目一新的感覺,


也有結合阿兹提克文化的交流。


而相較之下亞洲地區的兒童畫,


似乎太中規中矩了,


是否社會意識形態,


以及文化差異的衝擊,


對兒童畫亦有某種程度的影響? 



      這麼賞心悅目的展覽


仍是有美中不足的改進空間,


主辦單位將馬來西亞的其中一幅畫作,


掛在波蘭的國旗下;


也將多明尼加與尼加拉瓜的作品位置掛反了;


還把立陶宛和科威特的國旗位置互換!


(一幅用馬賽克拼貼藝術,來表現東正教,聖母瑪莉亞慈愛光輝的作品;


竟被掛在穆斯林國家,科威特的展區。)


大眼鼠笑著說:


「這些人去參加世界地理大競賽會很惨唷!」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阿婗<劉婗婗>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6) 人氣()